收到不少朋友私信问:"想考心理咨询师证书,能不能不通过机构自己报名?"作为从业六年的持证咨询师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这件事。废话不多说:现在考证必须通过指定机构!但这里面门道可不少,去年我帮表妹报名时就踩过三个坑,今天全部分享给大家。
第一件要明白的事:现在全国统考早就取消了。2017年人社部退出认证后,现在市面上的证书都是第三方机构颁发。中科院心理所、中国心理学会、中国人事人才培训网这三家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,但都需要通过他们授权的培训机构报名。
这里有个关键点:培训机构资质要查清。去年表妹差点被山寨机构骗,幸亏我帮她查了中科院官网的授权名单。大家报名前一定要去发证机构官网查授权名单,就像查大学是不是野鸡院校一个道理。
报名流程其实很简单,但有三件事必须提前准备:1.身份证正反面照片(要拍清楚边角)2.学历证明(大专以上学信网可查)3.两寸白底证件照(建议穿深色衣服)。注意照片别用美颜过度的,我见过有人因为照片和本人差距大被要求重拍的。
考试费用这块水最深。正规机构收费一般在3000-5000元,包含培训费、考试费、教材费。要警惕两种坑:一是低价引流后面各种加钱,二是高价“抱过”纯属忽悠。去年同事花9800元报的"VIP“抱过”班",结果教材都没给全。
现在考试都是线上机考,但监考特别严。双机位摄像头全程监控,连草稿纸都要在镜头前展示正反面。上个月考试有个考生因为手机放在桌面上,直接被判作弊。建议大家考前一定模拟考试环境,家里有宠物的记得提前关好门。
考完试45天左右出成绩,通过后2个月左右拿证。这里提醒大家:纸质证书一定选择顺丰到付!我见过太多人为了省20块邮费选普通快递,结果证书寄丢的。这个证书补办特别麻烦,要重新走申请流程。
说一千,道一万说个重要变化:2024年开始新增实操考核模块,以前纯刷题就能过的时代结束了。现在考试题目里会有案例分析题,比如去年11月真题就考了"来访者有自残倾向该如何应对"。建议大家备考时多看咨询实录视频,光背理论肯定不够。

心理咨询师考试难度大吗?零基础备考攻略分享
一、考试到底难在哪?
1. 知识点又多又杂
别看考试就两门(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),《基础知识》里变态心理学、测量学这些概念,对新手来说跟听天书似的。特别是人格理论流派,弗洛伊德、罗杰斯这些大佬的理论,名字都容易记混。
2. 考题越来越活
以前背题库就能过,现在可不行。去年考过一道案例分析题,让根据来访者的肢体语言判断心理状态,光靠死记硬背根本答不上来。
3. 通过率卡得严
虽然官方不公布数据,但机构老师私下透露,这两年通过率基本在40%左右。尤其操作技能考试,很多人栽在情景模拟题上。
二、零基础备考的正确姿势
第一阶段:啃透教材(1-2个月)
每天雷打不动看2小时书,先看《操作技能》再看《基础知识》。重点章节用荧光笔画出来,比如咨询伦理、参与性技术这些必考点。
碰到难懂的概念别硬磕,上B站搜关键词,很多UP主用动画讲得比教材明白。推荐看【心理小课堂】这个账号,他们把移情和反移情讲得特生动。
第二阶段:真题轰炸(20天)
近5年真题至少刷3遍。准备个错题本,把总错的题剪下来贴本子上。比如"阻抗处理的正确步骤"这种高频错题,随身带着翻。
特别注意多选题,考试时漏选错选都不得分。有个窍门:选项里出现"绝对""必须"这种词的,八成是干扰项。
第三阶段:实战模拟(10天)
完全按照考试时间做模拟卷,上午考理论下午考操作,训练答题节奏。很多人第一次模考都做不完,练上三四套就能找到感觉。
找考过的朋友做角色扮演,特别是摄入性会谈这类情景题。练的时候用手机录音,回放时能发现很多语气、措辞的问题。
三、这些坑千万别踩
1. 盲目报高价班
市面上那些上万的“抱过”班纯属智商税。某宝花几十块买最新网课,搭配二手教材照样能学。重点是要坚持每天学,而不是烧钱买心安。
2. 死记诊断标准
DSM-5的诊断标准不用逐字背,考试主要考区分度。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差异,这种对比记忆法更管用。
3. 忽视日常训练
平时多观察周围人的微表情,等公交时试着分析路人的情绪状态。我备考时养成了写观察日记的习惯,这对案例题帮助特别大。
四、必备工具清单
教材: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官方蓝皮书
题库:金考典APP(随时随地刷题)
辅助工具:XMind做思维导图、番茄TODO管理时间
政策查询: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网(防机构忽悠)
亲情提示下,现在必须通过机构报名。选机构时重点看两点:有没有人社局授权、能不能开发票。千万别信"“抱过”""代考"的鬼话,正经考试都得自己实打实去考。
评论0
“无需登录,可直接评论...”